在前幾篇文章中,我談到了批判性思維 (Critical thinking) 的重要性。透過這些內容,應該可以看出在設計領域中,批判性思維是不可或缺的。然而,根據我作為設計導師的經驗,發現大部分設計師在面對這類問題時,往往感到困難,尤其是那些直接且尖銳的問題。
我曾經帶設計師的時候,發現當我問他們:「這部分的邏輯似乎不合理」或「這個設計是想達成什麼目的?」時,很多設計師無法立即回答。其實,設計時遇到卡關或尚未完全理清邏輯是很正常的,但設計師在提出設計方案時,一定會有一些考量。這類問題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,讓設計師能重新檢視整個邏輯,並強化口條。不論是資深還是初階設計師,都需要經過邏輯上的“拷問”,才能做出更平衡的設計決策。
如果設計師能把這類問題視為日常設計工作的一部分,久而久之就會習慣這種反思和挑戰的過程,並從中獲益。
這可能與台灣的教育環境有關。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,往往強調對錯,而在工作環境裡,很多工作者也難以接受質疑性問題。這要麼是因為覺得自己被針對,要麼是上下階層分明,導致無法合理地提出或面對這類挑戰性問題。
作為一名資深設計師,無法想像在工作中不能使用批判性思維的情況。
在我過去的面試經歷中,我發現有些公司也無法接受設計師提出挑戰性問題。一次面試中,有人問我:「如果 PM 作為使用者提出問題,你該如何說服他們?」我當時的疑問是,為什麼 PM 被設定為使用者?這個假設是從哪裡來的?光是提出這樣的問題,似乎就讓面試官感到不悅。
幸運的是,後來我在前一家公司遇到了一位非常開放的上司。他非常能接受這類挑戰性問題,並且在掌握足夠資訊的情況下,樂於回應這些質疑。當然,或許我無法改變整個環境,也無法讓所有人理解 PM 並不是 user,但為什麼這樣的問題不能被提出呢?
在實際工作中,這類問題經常出現,這也是我與資深工程師合作時感覺特別契合的原因之一。工程師的工作中也常常涉及這類需要深入探討和辯論的問題,他們同樣樂於接受挑戰。
因此,在面試時,我特別欣賞那些願意接受批判性問題的公司。我相信,只有這樣的環境,才能真正推動產品成長。
無論我在哪裡工作,雖然至今也只有8年的工作經歷,但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。因此,保持這種開放心態,持續接受挑戰,才是最健康的成長方式。